2006年12月30日 深圳特区报
“深圳生活方式魅力盛典”昨晚在金光华广场盛大举行
标显生活幸福指数制造城市集体记忆
盛典表彰优质生活方式创造者
一座城市的生活方式是城市“幸福指数”的载体,是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志。深圳一直是中国先进和优质生活方式的创造者和代表者,是中国生活方式的风向标。昨晚,由深圳特区报社、深圳市专家工作联合会、深圳市社会学会、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深圳市十大生活方式”征选活动圆满落幕,与此同时,“深圳生活方式魅力盛典”在金光华广场盛大举行。
深圳市老领导郑良玉出席了昨晚的晚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忠,市文化局副局长尹昌龙,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深圳特区报总编辑王田良,深圳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葛洪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晚会并为获奖者颁奖。
此前由专家和百万市民评出的“十大生活方式”表明,公益慈善、学习、数字化、SHOPPING、买房等成为深圳人共同的生活方式。在公布的评选结果中,同时被列入深圳人十大生活方式的还有:个人形象管理、个人财富管理、个人健康管理、现代商旅生活、保险。
招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万科地产、康佳集团、海尔集团、雅图科技、盛宝粮油、莱斯达航空等因为向社会提供了足够改变人们生活模式,或者提升人们生活意义的产品和服务而当选为“创造深圳生活方式十大品牌”。深圳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则因创造了深圳人最大的公益生活平台而获得“深圳市十大生活方式创造者”的称号,同时获得这一荣誉的还有中国银联、保利文化广场、富安娜、太平洋保险、壹卡会、山语华庭、国安居、茂业百货、乐无烟、华润万家、桃源居、能率热水器、九葆茶、泰然物业、居众装饰、康桥·紫郡、美即面膜等企业和品牌。
在昨晚的盛典上,《深圳人的周末》的情景剧再现了深圳人优质的生活方式:李扬是一名杂志社的年轻记者,他每天上下班经过都看着那些新建的楼盘,那是他美丽的梦想,他相信只要脚踏实地不断进取,这个梦想终将实现……旁白声中,演员们用四个普通人的周末故事,展现了深圳人的友情、亲情和爱情,展现了深圳人忙碌并快乐着的生活。情景剧还巧妙地将推动深圳生活方式的各个品牌穿插于其中,体现了这些品牌与人们生活的息息相关。
《深圳特区报》对通过评选方式,对深圳26年来深圳生活方式演变的梳理,获得了全国许多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王田良总编辑在发言中提到:“这次的深圳十大生活方式评选活动引起巨大反响,十多个城市的主流媒体相继和我们联系,表示要把生活方式的评选推向全国。”这种方式,也是对这些企业、机构创造的生活方式最好的表彰和推广。
深圳的生活方式富有生命力
深圳市十大生活方式征选活动由深圳特区报社、深圳市专家工作联合会、深圳市社会学会、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以“生活方式创造城市魅力”为主题的本次活动,作为一次总结深圳26年生活方式历史的城市公共运动,引发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活动从今年8月31日开始启动,历时4个月,有近百万市民通过网络、电话、短信和邮寄选票的方式参与。
深圳万人调查公司制作的民调报告显示,本次活动得到社会各阶层、各类职业人员关注与参与,来自社会中坚力量参与了此次的征集工作;调查表明,生活在深圳的人大部分都有一种压力,但65.79%的深圳人喜欢深圳独有的“创新、开放、创业、包容、自由”生活方式,71.06%的人对深圳生活方式的印象评价是“良好”,深圳人创造的这些生活方式得到大多数深圳人的认同。
活动期间,深圳十大生活方式征选组委会还通过《深圳特区报》发布了《1980-2006深圳生活方式编年史》、深圳生活方式关键词TOP50。“编年史”按时间顺序整理和收录了对深圳人生活和生活方式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关键词TOP”则把最能代表和体现深圳人26年生活形态的流行语、口头禅和通俗词做了集中的解释。如“特区”、“深圳速度”、“打工”、“过关”、“港澳通行证”、“QQ”、“跳槽”、“外卖”、“SHOPPING”等等。
活动期间,一些社会学者和城市精英对“十大生活方式”征选活动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本质上是一次城市营销活动”。深圳社会科学院城市营运中心主任高海燕说,“他通过总结深圳26年的生活方式历史,动员广大市民一起回忆深圳辉煌的历史,实际上是制造了一种有价值的城市集体记忆。”深圳市文化局副局长尹昌龙认为:“生活方式提供给城市升华和上升的空间。生活方式是虚构物质生活以外的理念,当物质附加了内涵和属性之后,便具有了升华和上升的空间。当一个城市的虚构空间超出实在空间的时候,城市魅力便凸显出来。而深圳正是在以这样的形式成长。”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新亮则认为,“深圳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中产阶层是城市最大主流人群。中产阶层所代表的文化和思想,是深圳城市的主流精神,他们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张力,是人们未来生活方式的风向标。”
在此前12月19日的“深圳生活方式魅力盛典”上,深圳十大生活方式征
选活动总策略、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城市营运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燕还代表组委会宣读了《深圳生活方式宣言》。